窄院的形式和功能:关中地区民居的庭院形式及其空间尺度,是由平面布局所决定。因用地狭长,又沿周边布置房间,故房屋之间的室外空间自然形成了狭长的四合院式的庭院。 这种窄院,代表了关中地区民居特有的深宅、窄院和封闭的地方特点。这种窄院的优点是不仅节约用地,也解决遮阳、避暑、通风和室外排水等。厦房的日照效果虽然差一些,但因采用倾向内院的单坡顶,故早晚也能得到一定日照。厅房的采光措施,有的将厅房和厦房之间拉开2~3米。

空间渗透:关中地区民居平面布局,虽呈现窄长、严谨和规整的形式,但是通过组合变化,其各部建筑空间关系,既能满足生活使用要求,又能创造不同情趣和丰富多变的生活环境。如果在狭长的庭院中,不去考虑扩大空间效果,势必造成呆板、封闭、无生活气息的环境。然而关中地区民居,巧用檐廊、透花窗格等使空间相互渗透,在檐廊和花窗中、组织多种外观精巧,内容丰富的图案,使狭窄的四合院,处于淡雅、玲珑剔透的木装修之中。由于厅、廊、庭院相互贯通,不仅给室内外空间互相延伸创造条件,也形成了一种有层次的通透和扩大空间的效果。如图3—3l就是用柱廊和花窗贯通空间的。

空间组织:在关中地区民居中,有在窄院四周设檐廊的传统作法,当地人称之为“歇阳”。檐廊有交通联系、遮阳、避雨等功能,也是人们文化活动和休息的场所。檐廊处于室内和庭院之间,具有室内外、空间相互过渡和延伸的效果。同时也扩大和丰富了窄院的空间感受,增加了庭院空间的层次变化,打破了狭窄、呆板的气氛。 空间分隔:用墙门抱厦、抱亭、或厅堂分隔窄长的宅基,是关中民居中通常的作法。由于门房至正厅距离较远,庭院比例狭长,在狭长的庭院中用墙和门洞分隔大小不等几个庭院,既调整了庭院比例又丰富了空间层次。
|